关键词 |
康平县废旧导热油回收,导热油回收报价,沈阳导热油回收,大东区导热油回收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烷基联苯型导热油这一类型的导热油为联苯基环上连接烷基支链一类的化合物。它是由短链的烷基(乙基、异丙基)与联苯环相结合构成,烷基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其性质。烷烃基数量越多,其热稳定性越差。在此类产品中,由异丙基的间位体、对位体(同分异构体)与联苯合成的导热油品质好,其沸点>330℃,热稳定性亦好,是在300~340℃范围内使用的理想产品。
导热油检测要素有七点,因导热油(又名热传导液)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如粘度、蒸汽压、沸程、初馏点、闪点、燃点、流点等。运行中定期检验的目的是了解油品内在质量的变化,并由此发现系统设计、操作管理及导热油自身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以延长使用寿命。从以下检验项目可说明运行中热导热油的变质情况:
1、馏程馏程的变化表明热传导液分子质量的变化,国外采用气相色谱法,经与新油的馏程进行比较,以高沸物和低沸物含量表明热传导液发生裂解和聚合的程度。
2、粘度粘度的变化表明热传导液分子质量和结构的变化。裂解使粘度下降,而聚合和氧化使粘度上升。这些变化对高温范围的粘度影响很小,但对低温粘度影响较大,因此对寒冷地区和伴有冷却的操作工艺来说,低温粘度增长应引起重视。
3、酸值酸值的变化表明热传导液的老化程度。酸值上升通常是油品发生氧化所致,主要发生在膨胀槽不采用氮封的系统中。但当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可溶性有机酸可能进一步聚合生成高分子氧化产物,这时酸值又可能下降。因此,要注意从酸值的变化趋势判断油品的老化程度。
4、残炭残炭是运行中的热传导液经蒸发和裂解后留下的残炭量。在运行中残炭量往往随时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说明高分子炭状沉积物形成的倾向和老化的程度。国外常测定丙酮或戊烷不溶物,包括油不溶物和因裂解、聚合而产生的树脂状物。因该方法未经蒸发和热解,可准确说明油品中不溶物的含量。
5、闪点闪点是主要的安全性指标,说明高挥发性产物和可燃性气体形成的可能性。闪点下降过多可能成为事故的隐患。一般通过以上检验项目对热传导液的变质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矿物型热传导液报废有以下四方面指标:
1、粘度变化大于±20%,应引起注意;
2、闪点变化大于±15%,应引起注意;
3、酸值大于0.5mgKOH/g,应引起注意;
4、残炭达到1.5%,应引起注意。
在对运行中的热传导液进行测试时发现,粘度因受分解和聚合的共同影响,变化并不规律;酸值在氧化初期逐渐增大而后反而下降;闪点是说明油品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残炭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开始缓慢,而后数值增长明显加快。总之,对上述指标不能孤立地去看其中某一项,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考察产品高使用温度的真实性经石科院采用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确定,即在高使用温度下进行试验后外观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总变之率不大于10%所对应温度。通过与新标准作对照,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真实性。尤其要了解其规定的高使用温度是如何确定的,有无机构的检测报告。根据国际化标准分类,矿物型导热油的高温度使用温度不超过320℃,目前多数该油品的高使用温度为300℃。
导热油的选择与系统注油
1.要切合实际选择导热油生产厂家与品牌,导热油的沸点应系统的高工作温度。由于不同牌号的导热油严禁混合使用,所以建议选择导热油时要考虑方便采购或多采购一些备用。
2. 在整个加热系统安装、检验完成后,进行系统注油,导热油通过膨胀槽注油口处加注,注油时打开系统中所有的阀门(放油阀除外),然后通过膨胀槽将导热油徐徐注入系统。
3.当液面显示约为膨胀槽高度1/2时,停止注油。
4. 注油后盖好注油盖,连接好溢油管,仔细检查管路各阀门开关情况,严禁系统内存在渗油、漏油现象。
高温导热油应用十分普遍,循环系统流程中会造成粘粘稠胶原纤维,一部分胶原纤维根据过滤装置过虑掉,也有一小部分胶原纤维粘附在炉管内腔,很容易产生结焦,结焦现况是让导热油炉的热传导率达不上规定,炉管内有要,炉管上造成鼓包,再次加温鼓泡会裂开并渗油,碰到明火即点燃,从而可以了解清洗导热油炉内结焦的必要性,通常状况可以利用下列方式来解决导热油结焦问题。